1
大家好,我系浪浪。
【资料图】
最近有很多关于保险利率要下调的信号,原因我之前已经解释过好几遍了。
主要就是怕利差损,即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,低于给客户的承诺收益。
这个事其实之前也发生过一次,后来保险公司靠卖出大量低利率的保单,抹平了高收益时代那批保单的利差损。
所以很多人不解啊,保险公司是有一定的风险消化能力的,现在的利差并没有以前那么夸张,为啥要这么快就准备下调利率呢。
其实要理解这事很简单,你把屁股挪一挪,站在监管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,就容易理解的多了。
大家知道,跟银行理财不一样,保险是要保证刚性兑付的产品。
为啥要保刚兑呢?因为保险涉及到民生稳定,是金融系统的底层信誉,跟国家主权信用挂钩。
万一出了问题,代表国家意志的监管就要出手兜底。
咋兜底呢?像几百亿这种问题就不说了,有安邦华夏等案例在前,监管自会出手接管。
而大的问题,大家可以参考近期老美的硅谷银行事件。
大家持有的都是信用货币,只要国家层面愿意兜底,就是印钞机一开的事儿。
何况是保险这种特殊产品,不用担心会发生挤兑风险,兜底的成本更低。
那么去年银行理财为啥要打破刚兑呢?
实际上就是为了转移风险。
如果是保刚兑,就意味着不管投资市场如何,最终承担风险的一定是银行。
以及银行背后的兜底方。
而如果不保刚兑,那么风险的最终承受人,就是投资者本身。
那么保险也是一样,保险是保刚兑的,承担风险的是保险公司。
如果保险公司兜不住了,最终承担风险的就是监管。
监管怒了,转移到最后,原来风险竟在我头上。
2
那么对于风险的最终承担方,也就是监管来说,当前看到的是什么?
而当前保险行业的预定利率上限是3.5%,很多人身险包括增额寿、年金险、重疾险都是按照预定利率上限去设计的。
并且,其中一部分储蓄险的利率虽然削了再削,但是长期复利率仍然能接近3.5%的上限。
也就是说,如果未来投资环境不景气,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进一步下降,那就会有利差损风险。
这个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一次,还想再来一次,你玩我呢是吧。
2. 一旦加速进入利率下行周期,那么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会跟着进一步下降,带来更大的利差损风险。
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里,资金占比最大的是国债、存款等稳定固收,跟利率关联性极高。
利率一路下行,保险公司的收益率也会一路下行。
而目前不仅是保险公司,其实连银行也在为应对利率下行周期做准备。
最近有一则消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,招行董事长说要应对净息差收窄,以提高应对利率下行周期的能力。
利率下行可不是我说的,银行离水龙头最近,也最懂水龙头,看它们怎么做就行了。
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,假如你是监管,你是最终兜底人,你会怎么做?
嘿嘿...
于是,最近的风向,大家也看到了。
一面是监管在积极约保险公司会谈,一面是保险公司在积极下架高利率的储蓄险。
而反推过来,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要趁着利率下调之前,买入储蓄险呢?
因为普通人也需要应对利率下行周期。
别扯什么投资回报率,对于大部分人来讲,最稳健的投资就是不投资。
老老实实把钱存在银行,或者买点低风险的理财产品。
但无论是存款还是低风险理财,都会受到利率下行的影响。
这部分钱,如果不做一些应对利率下行的资产配置方案,就会一直面临减息的风险。
嘿,所以FIRE计划才强调了,有一年生活费的25倍存款,退休不了。
有一年生活费的25倍存款+4%的年化收益,才能退休。
这个条件看似容易达到,但考虑到利率下行和市场波动的因素。
长期来看除了配置储蓄险,没有其他能稳定达到的手段。
而目前这个阶段,其实也挺有意思的,貌似大家都在为穿越经济周期和利率下行周期做准备。
银行要应对净息差收窄、保险机构要降低负债成本,普通人在加大存款力度。
不管嘴上怎么说,暗地里大家都在勒紧裤腰带,可坏了。
ps:加叶子微信【yeboo778】,备注 “分享”,通过后发你一份浪浪保险精华册+进入每日分享频道。
【1V1保障方案定制直达】
截止8月23日,上交所融资余额报8212 73亿元,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5 08亿元;深交所融资余额报7136 26亿元,
2023年3月29日,小班文明友好志愿队走出幼儿园,走进幼儿园周边商店,开展“一根棒棒糖换一根香烟”共创文明城联合实践活动,一同助力文明典范
本报讯【记者许予朋】当地时间3月26日,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(FDIC)发布声明,美国第一公民银行与硅谷银行达成收购协议,第一公民银行将接手
1、2010年10月28日,广州番禺德怡大桥西岸锣鼓喧天,鞭炮齐鸣。2、世代居住在广州番禺大刀沙岛、观龙岛的居民盼来
1、柴胡防风汤,中医方剂名。2、出自《伤寒大白》卷二。3、具有疏风透表,解肌祛邪之功效。4、主治少阴,阳明表邪。文章到此就分享结束,希望
X 关闭
X 关闭